-
停机与安全防护
-
关闭冷却塔风机和循环水泵,切断相关电源,确保操作安全。
-
佩戴防护装备:橡胶手套、护目镜、防滑鞋,若使用化学清洗剂,需佩戴防毒面具。
-
初步检查
-
观察填料污染类型:水垢(硬质白色 / 黄色结晶)、生物黏泥(软质灰绿色絮状物)、杂物(树叶、纤维等),确定清洗重点。
-
检查填料是否破损(如开裂、变形),破损部分需标记,清洗后更换。
-
工具准备
-
物理清洗:高压水枪(压力调至 10-15MPa,避免压力过大冲坏填料)、长柄毛刷、塑料铲(清除顽固污垢)、水桶、水管。
-
化学清洗:根据污染类型准备清洗剂(如除垢剂、杀菌灭藻剂)、塑料容器(稀释药剂)、计量工具(量筒、漏斗)。
主要针对表面浮尘、杂物及部分松散黏泥,减少后续化学清洗的药剂消耗。
-
清除表面杂物
-
用手或耙子清理填料表面的树叶、塑料碎片等大颗粒杂物,避免堵塞水流或损坏清洗工具。
-
高压水冲洗
-
从冷却塔顶部向下冲洗填料,水流方向与填料纹理(或水流方向)一致,避免垂直冲击(防止填料变形)。
-
对于层叠式填料,需逐层冲洗,重点冲洗填料间隙(黏泥易堆积处),若冲洗后仍有残留,用长柄毛刷轻刷。
-
排水与杂质清理
-
打开冷却塔底部排污阀,将冲洗产生的污水排至污水处理系统(避免直接排放污染环境),并清理集水池内沉淀的杂质。
需根据污染类型选择药剂,避免使用强腐蚀性药剂(如浓盐酸)损伤玻璃钢壳体和填料(玻璃钢不耐强酸强碱)。
-
生物黏泥 / 青苔清除(杀菌 + 剥离)
-
药剂选择: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(如季铵盐类、异噻唑啉酮),或生物酶清洗剂(温和且环保)。
-
操作方法:
-
按药剂说明书比例稀释(一般浓度 0.5%-1%),通过循环水泵将药剂注入冷却塔,开启水泵让药剂在填料表面循环 1-2 小时(无需开风机),使药剂充分渗透黏泥。
-
停机后静置 30 分钟,待黏泥剥离,再用高压水冲洗残留黏泥。
-
水垢清除(除垢 + 溶解)
-
药剂选择:有机酸类除垢剂(如柠檬酸、草酸,浓度 5%-10%),或专用冷却塔除垢剂(中性,避免腐蚀玻璃钢),严禁使用盐酸、硫酸等强腐蚀性药剂。
-
操作方法:
-
将稀释后的除垢剂注入冷却塔,开启循环水泵(关闭风机),让药剂循环浸泡 2-4 小时(水垢较厚时可延长至 6 小时,期间定期检查水垢溶解情况)。
-
若水垢坚硬,可在药剂中加入少量缓蚀剂(如乌洛托品),防止金属部件腐蚀。
-
除垢完成后,排放药剂污水,用清水循环冲洗 2-3 次,直至出水 pH 值接近中性(6-8)。
-
综合污染清洗(先杀菌后除垢)
-
若填料同时存在黏泥和水垢,需先进行生物黏泥清洗(避免黏泥包裹水垢,影响除垢效果),再进行除垢处理。
-
局部浸泡法
-
对于局部严重结垢的填料,可拆下单块填料(若为可拆卸式),浸泡在稀释的除垢剂中 4-8 小时,用软毛刷手动刷洗后冲洗干净。
-
蒸汽辅助清洗
-
若条件允许,可用低压蒸汽(温度 60-80℃)对填料表面吹扫,利用高温软化水垢和黏泥,再结合高压水冲洗(注意蒸汽温度不可过高,避免填料变形)。
-
冲洗与排污
-
清洗完成后,彻底冲洗冷却塔集水池、管道,确保无药剂残留,避免循环水被污染。
-
填料检查与更换
-
晾干后检查填料:若有破损、变形或局部无法清洗的顽固污垢,需及时更换对应部分(填料为易损件,建议备用同型号填料)。
-
日常预防措施
-
定期(1-3 个月)检查水质,投放杀菌灭藻剂和阻垢剂(根据水质硬度调整),减少污染物生成。
-
每月进行一次简单冲洗(仅用高压水冲洗表面浮尘),避免污染堆积。
-
返回首页] [打印] [返回上页] 下一篇